我想今天在這一邊這樣子一個座談會,其實坐在座位的兩端,其實剛好代表很多不同對於產業發展的角度,其實你會看到我們做離岸風場的一定談經濟規模談大,我們看陳創辦人其實都是從最end user,那其實這裡面也部分代表可再生能源或者綠能發展,其實我先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事情,雖說社會其實是多元的,甚至包含我們後面的能源的政策,其實它應該也是一個profilo的概念,它是一個組合的概念。你也要有非常大的企業或者是非常大這樣的規模,才能夠去滿足一個基本的需求。那我回到剛剛主持人問的一個問題,其實我們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的確是面臨或者是接觸到非常多的議題,那因為離岸風電的開發它是一個全新的產業或者是全新的一個市場,所以我們在走的過程裡面,可以算幸運的是說我們有非常多的關愛的眼神,因為畢竟這個是政府的政策,所以不管是從經濟部、內政部甚至到總統,他們都一直在follow這個行業的發展。那我們這個第一個部分真的是要感謝甚至包含了工研院這邊也有非常多的人,但是這裡面我們如果會去看到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剛剛談到,因為畢竟離岸風電的開發的資金,跟它是一個電廠,不管你是火力電廠或者是核能電廠,它都是一個電廠的開發,這一個電廠的開發,它畢竟需要的時間甚至它運維的時間,至少是20年、25年甚至還有延運到30年,所以第一個事情一定是政策的穩定性,所以不管是從廠商的開發,甚至一個小的群眾的募資的平台,如果你對於一個市場它是很確定的,所以各位會看到我所有的東西先談都先談政策,因為你要先確定這個方向是對的,你後面的投資可能在今年沒有回收,在明年沒有回收,但是你知道in the long run不能以經濟學講的in the long run ...